■致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他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wèi)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wèi)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fā)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tǒng),為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的測繪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63年,李德仁畢業(yè)于武漢測繪學院(2000年并入武漢大學)航空攝影測量系,1985年獲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回到母校任教至今。珞珈山下的歲月,鐫刻著他在強國征途上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英勇身姿,映照著他在教書育人中孜孜不倦、言傳身教的清晰剪影。
“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后,我心中激蕩著一個信念:立刻回國,將一輩子獻給祖國。”李德仁謝絕導師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國,開啟了漫長的科研報國之路。
40年來,經過不停歇的思索、創(chuàng)新與奮斗,李德仁引領了我國從傳統(tǒng)測繪到信息化測繪遙感的根本性變革,使中國走上遙感強國的創(chuàng)新之路。同時,他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擔當育人使命,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
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東方慧眼”
胸懷祖國,不懈創(chuàng)新,是理解李德仁科研人生的關鍵詞。
早在德國留學時,李德仁就首創(chuàng)誤差可區(qū)分性理論和系統(tǒng)誤差與粗差探測方法,解決了測量學上的百年難題。回國后,他投身祖國的遙感事業(yè),開啟了一次次突破——
2010年,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tǒng)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全面啟動實施,業(yè)內將其稱為“中國人自己的全球觀測系統(tǒng)”,李德仁擔任專家組副組長。
彈指14年間,“高分專項”結出碩果:比西方國家晚了近30年的中國遙感衛(wèi)星研究,實現了從“有”到“好”的跨越式發(fā)展。
當前,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空天信息時代。李德仁將目光鎖定通導遙一體化天基信息實時服務系統(tǒng),即“東方慧眼”項目。
李德仁為記者解釋,“現有的通信、導航、遙感衛(wèi)星系統(tǒng)各成體系。我們要推動天上的通信、導航、遙感衛(wèi)星‘一體化’組網,把人工智能送上天,讓天上有一雙對地觀測的‘慧眼’和一個聰明的‘大腦’。每一個用戶發(fā)送請求后,衛(wèi)星把所需信息加工好,幾分鐘內送到用戶手機上,滿足人們的需要?!?/p>
“‘東方慧眼’將于2027年到2030年建成全球服務系統(tǒng),為全球用戶提供高精度、智能、實時的遙感信息服務?!崩畹氯蕦λ奈磥頋M懷憧憬,“幫助人們對地球上的每個地方都看得快、看得清、看得準、看得全、看得懂?!?/p>
“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每當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這位耄耋科學家總是心潮澎湃。
“讓年輕人到學科前沿去攻關”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學科躋身國際領先行列,“遙感科學與技術”學科連續(xù)多年名列全球第一。
科研創(chuàng)新和學科建設都離不開團隊,李德仁的人才梯隊建設有兩個“秘訣”——
廣納賢才組建跨學科大平臺。團隊樹立了引領學術前沿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發(fā)展理念,不斷拓展學科方向,依托承擔的重大研究項目吸引大批相關學科的優(yōu)秀人才,逐漸形成了多學科技術方法互補、相互支撐、團結協作、協同攻關的學科團隊?!拔业穆氊熓亲鰬?zhàn)略科學家,看方向、出謀略、定計劃,帶領團隊做出大成果?!崩畹氯嗜缡切稳葑约涸趫F隊中的角色定位。
將年輕人放到重大項目攻堅第一線?!翱蒲幸痪€挑戰(zhàn)大,出成果的機會多,導師要有意把年輕人推上去。什么樣的年輕人適合放到科研一線?這需要導師知才善用?!崩畹氯史窒斫涷灒耗切└蚁敫覟?、基本功扎實的年輕人,導師要鼓勵他們去一線試水;那些盲目自信、心浮氣躁的年輕人,導師要帶他們先練好堅實的基本功和踏實的學風。
早在2010年,28歲的青年學者就被破格提升為教授;在項目申報、項目評審、學術成果發(fā)表時,年輕人的名字會被盡量前置;有學術能力的青年教師暫未取得帶研究生的資格時,老一輩學者會將他們納入團隊,請他們擔任研究生的第二導師……一系列支持和鼓勵人才大展拳腳的政策,讓這支團隊極具創(chuàng)新活力。
“李老師就像一塊磁鐵,將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辈稍L李德仁團隊時,記者頻頻聽到這樣的評價。
“教書育人是我一輩子的使命”
李德仁把遍布世界、各有建樹的學生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果。目前已有百余位博士生從他門下畢業(yè),幾乎個個成績斐然:一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的夢想幾乎都是從“測繪學概論”這門課開始的,一批批一代代武大測繪學生跟隨老師走上測繪科學事業(yè)發(fā)展之路。
1997年9月,武漢大學推出面向大一新生的專業(yè)基礎課“測繪學概論”。27年來,這門課由李德仁等7位院士和多位專家學者聯袂授課,年年講、年年新,選課和旁聽生已擴大到校外。
“每年8月一到,我的生物鐘就提醒自己,該為這門課做準備了?!崩畹氯拭磕旮陆贪福o跟學科發(fā)展前沿,將新理論、新技術,以及他們參與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新進展等,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了解到當前熱點和最新進展。
回憶起本科生們?yōu)樽约簬淼男腋?,李德仁臉上漾開笑意,打開了珍藏的記憶匣子——
2021年,這一年他最開心的事兒,不是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遙感數據高精度智能處理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而是教師節(jié)當天在本科生講臺上度過。那天,他照例提前幾分鐘走進教室,沒想到,臺下200多名大一新生一起唱起《感恩的心》,并獻上一束鮮花。這一幕讓他有些不好意思:“老師給學生上課,是天經地義的。”
學生們喜歡上李德仁的課,因為他有一手絕活,能將枯燥的理論講得生動易懂。比如,在導入“攝影測量”時,他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想象和思考:把攝像機放到飛機上進行測量,會出現什么問題?如果放到衛(wèi)星上呢?隨著提問漸次深入,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課堂上很是熱鬧。而在一次次課前暖場、課間笑談中,院士的親身經歷如涓涓細流,潤澤學生心田,引領他們一走進武大就樹立遠大理想,立下報國之志。
“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讓人民滿意的教授,是我一輩子的使命。”40年來,李德仁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奮戰(zhàn)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倡導“讀書、思維、創(chuàng)新、實踐”的教育理念,在武漢大學建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門類最全、辦學層次和辦學體系最完整的測繪遙感學科群。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的師生代表回信,勉勵廣大師生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翱倳浀幕匦牛瑢ξ覀兏咝熒岢隽诵乱??!崩畹氯时硎荆袌髧跣?,矢志不渝奮斗,砥身礪行,追逐夢想,永不停歇!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25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