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一點就透,為什么就是不肯努力用心好好學習呢?是安逸的生活養(yǎng)出了懶毛病,還是外界誘惑太多讓孩子無法專心?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有能力學好但是學不出成績的孩子,在懶散、躺平的表象下,往往是一顆長期得不到積極滋養(yǎng)的“自卑心”。
高期待的家長與不自信的孩子
小衡就是這樣一個五年級的孩子。
幾年前的一個秋天,他和父母一起來到我的學習治療工作室。三人在咨詢室落座后,爸爸率先開口:“我家小衡今年五年級,總說自己不行、不會,一點積極性都沒有。我和他媽媽希望他能更自信更主動一點,調整好學習狀態(tài)?!?/p>
小衡爸爸接著說道:“我和他媽媽學習成績都不錯。我是從山西農村考到北京來的。記得我們小時候玩著就過來了,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住在鋼筋水泥里,跑都跑不開。人人從小就背個大書包,往返于各個輔導班拼命上課,有什么意思?我覺得沒必要,學習還是要看后勁。我就是在中學之后才開始發(fā)力的,要不是小時候玩夠了,可能后來也沒有力氣學習。我和他媽媽都覺得學習主要靠后勁,所以希望孩子小時候抓緊時間玩,以后再集中學習。小衡其實腦子挺快,而且我和他媽媽以前學習都很好,我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很有信心。”
然而爸爸說話時,小衡始終低著頭看手,似乎所說與他無關。小衡雖然只有五年級,但是身高目測超過了1米70。不過因為一直低著頭,微駝著背,軟綿綿地坐在爸爸旁邊的椅子上,讓人感覺不到童年的率真和活力。
爸爸繼續(xù)說:“不同年齡段的任務不一樣。數(shù)學和英語我都能教,但一教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他自己不知道努力。讓他動腦筋思考可太費勁了,絲毫沒有我當年那個拼勁兒?!?/p>
爸爸說完,小衡媽媽接著補充道:“宋老師,孩子做事慢,我性子急。光看他從包里拿出來一本書,我都感覺要花上十分鐘的時間。看他做事情,我每次都要急死了。嘮叨再多也沒用,他還是慢吞吞的。”
在爸爸媽媽講話的過程里,坐在中間的小衡始終一言未發(fā)。
“小衡,”我問他,“要準備小升初考試了,是嗎?”
“嗯,是的?!甭牭轿业奶釂枺『饣卮鸬?。但是他始終沒有抬起頭,聲音也小得像蚊子。
“小衡,在小升初的準備上有信心嗎?你怎么看待它呢?”
“哎呀,我,我不行,太難了,我覺得不行?!毙『忄洁洁爨?,不好意思地說。
“你怎么動不動就說不行?”爸爸忍不住指責道,接著轉頭看向我,“這孩子特別沒自信,這一點可真不像我。”
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小衡父母選擇小學階段“佛系育兒”,等到孩子上中學后體能和心理抗壓能力都上來了,再去加料, 這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不過在升學的節(jié)骨眼上,家長由“佛系”突然變成“雞娃”,原本寬容的學習生活突然變得壓力重重,小衡自然難以適應。他本來在校的表現(xiàn)就不突出,家長突然加碼,也就讓小衡越來越泄氣了。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小衡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很低。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來的。他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當人們實現(xiàn)了追求的目標時,就會覺得有能力,就會感到自豪、驕傲;如果無法達到標準,就會感到焦慮、羞愧和沒有能力。這種從成功的經驗中衍生出來的能力信念叫作自我效能感。
對于小衡來說,當務之急是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這要從學習系統(tǒng)的“價值決策”入手,從調整情緒、重新定義學習意義、提供適當方法三個層面來逐步改善。
“小衡,剛剛我聽到你說覺得自己不行。那么這種“我不行”的心態(tài)有沒有例外呢?有沒有哪一次,或者哪件事情,讓你感到自己很優(yōu)秀、或者還可以的?”為了幫助小衡回憶自身的閃光點,我直接向他發(fā)問道。
“呃……”小衡看上去靦腆極了,想了好久才開口,“也有過那么一次吧……”他的音量依舊很小,笑容也顯得很不好意思,和他高大的身材形成鮮明對比。
“哦?是什么時候,什么事情呢?”我抓住契機問道。
“呃……有一次我和爸爸摘柿子,嗯……我看有棵樹上柿子多,好摘,呃……就上去摘。那個……爸爸上了另一棵樹,呃,柿子少,不好摘……爸爸笑我缺乏生活經驗。呃,后來,呃,果然他摘的柿子比我的好吃?!闭f完小衡縮了縮脖子,訕訕地笑出聲來。
爸爸看著他,微笑不語。
“嗯嗯,然后呢?”我接著問。
“呃……后來,呃,語文書上,有一篇古文,呃,很像我們摘柿子的事。覺得好玩,呃,就想背下來?!?/p>
“那是小衡第一次主動背課文。”爸爸補充道。
小衡說完又低下頭,不好意思地笑笑,臉微微發(fā)紅。如果不是這種羞澀的笑容,我總會因為身高而忘記這個孩子只有11歲。
“你想背下來,然后呢?”我看著小衡,鼓勵地說。
“嗯,我就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去背。后來老師要求在班里背這篇課文時,我是第一個舉手背的,呃,覺得自己特別酷。”小衡笑著說。這次的笑,似乎有點不一樣。
“你給宋老師背一下聽聽?!卑职终f。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p>
“哇,好棒!你怎么做到的?”我豎起拇指,贊嘆地問。
“呃,就是想背,多背了幾遍就會了?!毙『饣卮鹫f。
“嗯嗯,你為此付出了一些努力,并且也取得了收獲。這樣的經歷還有嗎?”我追問道。
在我的啟發(fā)下,小衡發(fā)現(xiàn)自己通過一點小小的努力而取得成績的經歷還有不少。例如有一次英語寫作曾被當作范文、在校運動會上帶領同學在4x100接力中取得過班級第一名、參加的課外公益活動入選了年級優(yōu)秀項目等等。說著說著,他覺得自己好像也還不錯。
“宋老師,我都沒想到自己也能這樣下功夫,然后通過努力完成任務呢!”他的表情漸漸松弛,語言也更加連貫,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變得自信起來。
“回去以后,你打算做點什么?”我趁熱打鐵道。
“嗯,我想回去試一試,像剛才說的那幾次一樣,努力地去嘗試,最后把各項工作都給它解決了?!闭f完,小衡已經有些躍躍欲試。
父母是孩子自信心的能量補給站
重建孩子的自信,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隨后我讓小衡到隔壁休息,與小衡父母單獨溝通。
“正如您所說,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任務。小衡這個年紀的孩子,都面臨著一個心理發(fā)展上的關卡,那就是解決勤奮與自卑這對矛盾問題,最終獲得自信與自尊。”我向小衡父母解釋道。
“這孩子缺的就是這個?!毙『飧赣H明顯有些急切,“宋老師,您有什么提升孩子自信的好方法嗎?”
“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它需要孩子有成功的經歷做鋪墊。不必非要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但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成功,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成就感,日積月累就可以讓孩子獲得足夠的自信。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孩子個頭高,可能常讓人不由自主地把他當作大人,從而提出超過他目前年齡水平的要求,這也會打擊他的信心,這一點要謹防。作為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完成、甚至是為他布置一個又一個小的任務,使他收獲一個個小的成功,逐漸積累起自信?!?/p>
在之后的學習治療中,除了調整情緒,我還通過具體學習內容的指導,引導小衡逐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意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重建他的學習自信。兩個月后,小衡的父親告訴我,孩子不再說自己不行,已經能夠主動地學習了。他的英語等級考試成績很不錯,正在積極準備一個科技比賽,而且據(jù)老師反饋在校表現(xiàn)也自信了許多。
小學階段是建立學習自信心的關鍵期
6-12歲的孩子,在心理發(fā)展上處于“勤奮”與“自卑”這個矛盾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如果能夠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就,那么將會逐漸發(fā)展出自信。如果孩子因努力不足或制定的目標過高、難以達成,致使缺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經驗,那么就很可能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怪圈,并且由于一次次失敗最終徹底放棄努力;同時如果家長為孩子制定的目標過低,也會令孩子沒有機會去努力。要改變這樣的孩子,不能靠說教,而是要讓他從一個個小的成功體驗中建立新的價值決策。這種體驗可以是原有的經歷,也可以是新的嘗試。
從小衡的成長過程來看,五年級前,由于家長太過“放養(yǎng)”,孩子通過努力而收獲成績與肯定的經歷不足,特別是與其他同學相比時,便會感到自身缺乏閃光點,于是導致自信缺失。
老師和家長要切記,不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提過高的要求、定過高的標準,要重視孩子身上微小的進步,鼓勵他們通過努力來實現(xiàn)小幅進步。當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可以換來回報時,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后勁是厚積薄發(fā)的力量,但積累后勁的過程不等于放養(yǎng)。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藏”,需要父母不斷去發(fā)掘,最終讓他們閃閃發(fā)光。(本文摘編自宋少衛(wèi)《學習治療手記》,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
作者簡介:宋少衛(wèi),青少年學習心理專家,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長期從事學習困難專業(yè)研究,進而提出學習治療理論,所著《學習治療手記》入選2021年度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