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馬太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5-03-21 作者:本報記者王家源整理 來源:中國教育報

  馬太效應是指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現(xiàn)象。這一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于1968年在其發(fā)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科學中的馬太效應》中正式提出,用于解釋資源分配、機會積累領域中的“累積優(yōu)勢”現(xiàn)象。比如,學校里各種資源容易向重點班級傾斜,班里成績好的學生容易得到教師的關注,這種循環(huán)會讓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影響整體的教育質量。

  馬太效應對學校管理者的啟示在于,如果將優(yōu)質師資與資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學生,簡單的“扶優(yōu)扶強”,最終容易走向系統(tǒng)性失衡。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動態(tài)調整機制,在尊重差異的同時保障公平底線,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

  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第一步。例如實施教師輪崗制度打破資源固化,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像活水一樣在校園中循環(huán)。評價體系的革新也是一個重要的抓手。傳統(tǒng)分數(shù)至上的評價模式,本質上是在強化馬太效應。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包含“基礎+增值”的評價體系,將課堂參與、實踐創(chuàng)新等納入考核維度,設置多元獎項,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成長的坐標。

  營造“合作共生”的校園文化也很重要。如果學校過于強調競爭,可能會加劇馬太效應,導致班級間、學生間的孤立與分化。因此,學校應該營造合作互助的文化,培育共進共榮的價值認同,將競爭壓力轉化為合作動力。通過小組項目、跨年級活動、建立榜樣帶動機制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支持,讓他們懂得同伴互助、懂得欣賞和贊美他人。

  正確認識并合理運用馬太效應,需要學校管理者有辯證思維,講究平衡的智慧,既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中的自然分化,更要堅守教育公平的底線原則。唯有構建“差異發(fā)展但機會均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才能讓每個生命都綻放獨特光彩。

 ?。ū緢笥浾咄跫以凑恚?p>《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1日 第0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