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課堂提問:思維能力生長的支點

發(fā)布時間:2024-07-05 作者:李代貴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一般而言,核心素養(yǎng)下的完整學習主要包括閱讀(信息輸入)、思考(信息加工)與表達(信息輸出)三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閱讀是學習者與文本、事物的對話;思考是學習者以情境為認知客體的自我對話;表達則是學習者在現(xiàn)實中與他人相互傾聽、分享的對話。因此,如果說課堂是師生的場域,那么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是思考著的教師引導著學生思考、又被思考著的學生激發(fā)新思考的對話,問題的提出與解答是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思考能力生長的支點。

教學的對話,主要表現(xiàn)為問與答。問答之間、問答前后,呈現(xiàn)了從預設到生成的教師之“教”、從輸入到輸出的學生之“學”。課堂之上,師生攜手融進知識探索和思想碰撞的情境,在彼此的傾聽與應答之中,有情感的外溢和對話的呼應,有詩意的流淌與思想的張力,有理性的追問與彼此的成長和成就。若是課堂里沒有問與答,我們甚至不能確定課堂中的學習是否真正發(fā)生。可以斷言,“無提問,不教學”。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手段,基于學科思維,內涵指向學科主旨與核心素養(yǎng);也是教學的藝術,基于教育立場,即需要建立起情境預設下的學生立場。前者重視“問什么”,后者在意“何時問”;前者著重經驗,后者關注生成;前者指向學科邏輯的確定性,后者必然導致教育生長的開放與不確定性。

如今,教師的職責更多體現(xiàn)為激勵思考。以問題提出與問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設計,尤為關鍵。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娞岢鰡栴}的能力在教育領域的關鍵價值。

課堂學習,由知識呈現(xiàn)、情境預設與結論生成等環(huán)節(jié)組成?;诒貍渲R、課程主旨、學科方法,有選擇地適時提出和解決問題,確立學生思維力提升的支點,成為教師與課堂教學的使命。在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與實施,仍有流弊:一是“淺”,圍繞知識的識記打陣地戰(zhàn),未能涉入思維能力的“深水區(qū)”;二是“多”,美其名曰“問題教學”,看上去熱熱鬧鬧,卻是淺嘗輒止,飛鴻掠過;三是“難”,情境創(chuàng)設超越學生認知層次,問題提出引發(fā)課堂的氣氛凝固;四是“假”,將價值明確與定論清晰的問題冠以“探究”,客觀的答案呈現(xiàn)卻僅能以是否或對錯衡量,甚至是唯一性與標準化的。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是,教師總以正確答案的最后持有人定位,事先將所提問題的答案以標準的格式規(guī)整地呈現(xiàn)在教學課件的“下一頁”,不免會對學生的應答勇氣構成打擊。有多少學生能在課堂的短促時空里成功挑戰(zhàn)事先擬定的標準答案呢?

靈動的課堂促進學習發(fā)生、思維生長。圍繞促進思維能力生長的課堂提問,筆者嘗試給出三條建議:

一是問在學科內容的關鍵處,注意課程的思維意識。學科課程有主旨價值,課時教學也有重難點,提問應緊扣于此。即便設問眾多,也當圍繞關鍵。關鍵問題,又分知識型、程序型和結論型等。知識型問題重記憶與建構,以再認再現(xiàn)衡量;程序型問題重推理與生成,以合理和邏輯評價;結論型問題重價值與判斷,以論據(jù)、論證支撐。例如,高中歷史課中的《影響世界的工業(yè)革命》,核心概念是“工業(yè)革命”,關鍵詞是“改變”,圍繞“工業(yè)革命”概念與進程,是知識型的;探尋“工業(yè)革命”背景與原因、結果與影響,是程序型的;緊扣“改變”的本質內涵以及所呈現(xiàn)的諸多領域,則是結論型的。本課,無論給出再多的材料,梳理出再多的問題,也都是枝葉,而圍繞“改變”這一個人類社會轉型主題的提問與應答,才是本節(jié)課的主旋律。

二是問在學習時機的緊要處,注重問題的邏輯性。問題的設計,應當基于課程知識、補充材料以及學情定位,以有條件、合邏輯、層層推進的次序展開。如前述《影響世界的工業(yè)革命》中,關于“工業(yè)革命”的背景與影響的問答,須以材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現(xiàn)象、結論等)為史實來支撐。歷史學科強調證據(jù),“有幾分證據(jù)說幾分話”;自然學科在意條件,支持合理假設與邏輯推論。提問與應答、傾聽與分享的循環(huán)往復,構成課堂的節(jié)奏。

三是給出恰當?shù)湫偷那榫常P注問題的探究性。再例,《影響世界的工業(yè)革命》一課,同樣涉及“近代化的轉型”,而史界又常以“全球航路的開辟”以及相關大事件的開展為標尺,這可是見仁見智的主題。這就是典型的開放性試題的素材。圍繞著“改變”與“轉型”,除了教材的精要敘述,教師提供的材料,應當是權威、經典且標明出處的,無論文本、圖表。而以探究和開放的方式呈現(xiàn)的問題,往往伴隨著材料的選擇與解讀、結論的線性或發(fā)散、概念的界定與適用。此處的課堂提問,教師的角色則轉型為論壇的主持、討論的仲裁和方法的顧問。由此生成的課堂教學,有情理交融的律動,也有思維生成的靈動。

當然,從主體看,提問的來源包括師生兩種。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提問重在預設,學生是課程的參與者,應答偏重生成。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學生提問,無論發(fā)生在課堂內外,都是教師的期待,甚至是教學成效的投射。如果課堂能夠喚起學生的發(fā)問,甚至于將教師“問倒”(一時難以回答),則應當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從這個意義看,提問既是以思維能力提升為目的的教學起點,又是理想的“詩與遠方”。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和提出的新問題,正是我們有可能要奔赴的彼岸,因為它預示著思維能力的真正提升。當然,此處所指學生的問題,并非關于教學中那些令人沮喪的謬誤或意外的插曲。

如果說,“好學校是一方池塘”(梭羅語),那么每一堂生動的課就是匯向“池塘”的溪流,而以富有思維能力的提問與應答構成的教學對話,則是萬千溪流中一朵朵亮眼的浪花。在啟迪智慧與精神成長的課堂,參與對話的,不僅有師生,還有教材中的刻意留白、講臺前的空氣靈動、端坐中的內心獨白、窗臺上不期而遇的小鳥歡叫。課堂之上,師生各有使命,循著催生思維的智慧之問,在彼此的傾聽與應答間,理解世界,尋找價值,遇見成長。

(作者系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副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