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學校之魂,學校文化建設是校長辦學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問題。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應該避免哪些誤區(qū)?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是什么?如何建設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針對這些問題,本刊特邀請專家、校長共同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編者
一般而言,學校文化建設有兩種途徑:一是專心致力于學校建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精神品格慢慢沉淀,學校文化自然就逐漸生成;一是在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同時,有意甚或刻意為學校發(fā)展融入特定的特色、內涵和品質,逐漸建構相關的文化表達。文化系統(tǒng)一旦成形,又會反過來影響學校各元素的完善,引領師生更加穩(wěn)定健康成長。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在觀察、了解甚至評價一所學校時,往往高度重視該校的文化,而這也恰恰抓住了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根本問題: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
學校文化建設切忌重形式輕內核
當下,學校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為學校發(fā)展尤其是轉型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和切入口。借助學校文化建設,不少學校發(fā)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產生了很多成功典型和樣本。但是,亂象和問題也同樣存在。
從建設內容看,重物質,輕精神。在一些區(qū)域教育領導和校長看來,文化建設類似于面子裝潢工程,花草樹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充滿校園,大有將文化建設等同于土木工程之勢。所以,一些校園確實美觀亮麗,煥然一新,雖然學校也做了一些關于規(guī)劃、章程和制度建設的事,也設立了學校的目標和“三風”,但似乎當事者“志不在此”。
從構成文化體系的元素看,重形式,輕內核。不知從何時起,大量說不清其內涵和意義的概念充斥在學校文化系統(tǒng)中,龐雜、瑣碎,令人眼花繚亂。僅以理念為例,就有辦學理念、育人理念、教學理念、教師理念等,至于這些理念究竟為何,意義何在,各理念間何種關系,則難以說清辨明。而且系統(tǒng)內部,各基本元素也是各自為政,自說自話,沒有基本點,說白了,整個系統(tǒng)就是各類相關理念的“大雜燴”。
從具體的表達看,重新異,輕意義。有的語言艱澀古奧,甚或生造詞語,不加注釋無法確解;有的文字表達詩情畫意,但語意模糊。
從價值指向看,重“自己”,輕“他者”。像“成就最好的自己”“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基”看上去立意遠大,但指向難以說高遠。
也正因為如此,在很多學校,除了校長在來訪者考察、參觀時提及學校文化,一般教師和學生似乎對此并不十分在意。在筆者考察和診斷學校,把脈文化、課程和教師發(fā)展工作時,不止一所學校將“成就最好的自己”作為學校精神?!白詈玫淖约骸本烤怪傅氖鞘裁??有無確定的內涵和基本的標準?不少校長自己也說不明白。校長糊里糊涂,教師和學生也說不清、道不明,指望這樣的文化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成長進行耳濡目染,估計效果不會太好。
問題出在哪兒?這就需要我們回到文化和教育的本真與初心,回到學校文化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謹慎思辨,厘清是非,匡正偏失,重構完善,從而使學校文化發(fā)揮其應該發(fā)揮的作用和價值。
很顯然,學校文化建設,其意義和價值就在于,通過學校文化也即學校精神,引領教育對象實現素養(yǎng)、人格和道德品質的成長,內化為精神品格,進而外顯為一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所以,很多著名高中都提出學生氣質一說,意為不同個性的學校文化可以熏染出并不一樣的個性、氣質和風度,而這恰恰是學校教育的目的。
以正確價值觀引領學生成長
學校文化有如下特質:其一,文化建設是指向學生的,其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其二,它是一所學校立校之“魂”,是課程和教學之“本”,是教育和學生發(fā)展之“標”。其三,學校文化與學校一般性課程不一樣,它直指教育對象的精神。所以,不管做怎樣的文化建構,不管把文化分成多少種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也好,理念、精神文化也罷,反正,用這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對象的精神和價值觀是毫無疑義的。如果說學校一切工作中,文化是關鍵要素,建設學校文化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價值觀是綱,其余都是目。
從內容看,確立學校文化建設的價值觀需要斟酌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應指向道德人格。價值觀,顧名思義,就是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和看法,它可以推動并指引一個人采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這表明,價值觀主要關乎品格、道德、精神和思想,所以學校在確立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價值觀時,必須圍繞這些要點來展開,而不可信口開河,將一些與價值觀無關或者關聯度不大的東西誤作為價值觀來看待。比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做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一類,便是能與其他文化元素,與學校課程、教學、教師和其他資源一起實現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而“現象教育”“學生站在課堂中央”等則是教育教學的方法論,不應視為價值觀。
二是定位理當高遠。馮友蘭先生將人生境界分為四個層次:自然、功利、道德與天地境界。作為學校,引領青少年成長的價值觀就應該定位高遠,以使“取法乎上”。如中山紀念中學的“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等,就都是定位在道德甚至道德之上境界的價值觀,與當年周恩來少年時所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向一脈相承。
三是與學段相匹配。我們可以要求小學生“做奉獻世界的中國人”,追求高遠,但又不能偏離或超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有小學以“圓融方正”為價值觀,就是對小學生提出的過早過高要求,與這一階段孩子人格成長、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大相徑庭。
學校文化建設要強化學生視角
從形式看,學校文化建設也需要關注如下三點:
一是簡化文化要素,將其體現在育人目標和校訓中。在很多學校,不知是教育行政的指令,還是所謂的專家的設計,文化系統(tǒng)居然被分成六七類,多達一二十個要素。不要說給學生看,就算給大人看,也是過于繁雜。筆者覺得還是要回到原點,文化是作用于學生的,應該將那些真正作用于學生的文化要素作為重點,加以建設和強化。這既清晰了頭緒,又使所有的文化要素在其統(tǒng)領下成為一以貫之、綱舉目張的整體。
二是學校文化的表達須瞄準學生。從學生角度立意,對學生發(fā)展引領,這是學校文化的本意和價值所在。但不少文化表達往往混搭、雜糅。比如“為學生幸福奠基”一說,表面上看是“為學生”,但主體和重心卻是教師,指向的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價值觀,而不是發(fā)展學生的價值觀。
三是語言表達應力求簡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談及自己的研究規(guī)則時說:“簡化,再簡化?!弊骷沂グ诵夼謇f:“完美,不是再無一物可添加,而是沒什么可減少。”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說:“在一個充斥著冗余信息的世界里,清晰即力量?!毕瘛岸?、勤、毅”,如“像高山一樣剛強,像大海一樣寬容”一類可謂字字珠璣,博大精深。做減法,是當下學校文化建設要遵守的法則。
指向價值、定位高遠、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圍繞學生,簡明清晰,這樣的文化表達,就可以讓人每一見之聞之,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或如光風霽月、境界全出。如此,其教育意義、引領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作者系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江蘇基地首席專家)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01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