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要從教材向外延伸,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體會和了解該語境下的語言表達旨意,不斷提升學生的國際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過中西方文化比較與交流互鑒,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英語閱讀教學離不開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其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產生這種語言的特定社會文化背景,否則就難以體會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難以理解其深層語義,這對提高閱讀的質量和語言學習成效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語言詞匯(包括成語、典故、諺語)、句子結構、話語結構、篇章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英語閱讀理解文章作為語言文字的書面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了語言背后的風俗習慣、信仰等文化內容。我們越細致地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細節(jié),就越能準確理解和準確使用這一語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
世界各國的語言和文化有很大差異,但又是相通的,文化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常說,語言可以傳遞信息,顯然這些信息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如果只會識別單詞的意思、分析語法結構、解釋文章的表面意義,而不注重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的語言學習、閱讀理解,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正如有學生反映,在有些閱讀理解中,雖然單詞、句子結構都能認識與分清,但是不通過特定的文化背景獲取字里行間的潛在信息,就是無法準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所表達的基本要義,無法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
每一種語言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入研究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培養(yǎng)文化洞察力,已成為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文化背景知識越豐富越能產生高質量的閱讀效果
閱讀理解實質上是一個解碼的過程,學生置身于歷史文化背景中才能更好理解不同語言符號的隱含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展現(xiàn)語言的魅力。一般來說,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中是沿著“詞匯—短語—句子—段落—語篇”的順序來解碼材料內容的。人們在閱讀文章時,通常會攝取三層含義: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和社會文化意義。詞匯、語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閱讀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能,僅僅理解文章的表層意義是不夠的,還要理解文章所蘊含的價值觀、信仰、思維方式、道德觀、倫理觀等。
閱讀是一種積極的交際活動。美國語言學家約翰遜把閱讀理解形象地稱為“在未知和已知之間架起橋梁”。閱讀過程中,“已知信息”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已知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背景知識。專家已通過實例證明,閱讀者對所讀材料的熟悉程度與他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知識面廣的讀者善于把新知識和已知信息聯(lián)系起來,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約翰遜就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做過一項實驗。接受測試前他先讓受試者了解一下萬圣節(jié)典型的慶祝活動,然后讓他們讀一篇有關萬圣節(jié)的文章并回答問題。用于測試的語篇中既包括這些外國學生已體驗并熟悉的東西,又含有他們不熟悉的信息。研究結果顯示,測試前對該文化背景的體驗有助于學生理解文中已熟悉的內容,背景知識越豐富,就越有可能產生高質量的閱讀效果。學生在進行圣誕節(jié)內容的閱讀時,如果對圣誕節(jié)的一些知識,如圣誕老人的來歷、西方人如何過圣誕節(jié)等文化知識不了解,那么對文章中有些問題就難以理解,如為什么在平安夜小孩子要把長筒襪掛在壁爐旁,為什么圣誕老人會通過煙囪送禮物,為什么西方人過圣誕節(jié)如同中國人過春節(jié)一樣興高采烈、瘋狂購物,等等。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導入文化背景知識的內容
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局限于語言點的講解和詞義辨析的教學層次,而應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內容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入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弄清學生可能缺乏哪方面的背景知識,從而選擇有效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導入,啟發(fā)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應用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把所具備的知識與閱讀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運用文化背景知識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文化內涵詞。詞匯是語言的一部分,它承載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詞匯中的成語、典故、諺語等,與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能夠反映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的變化。由于文化的差異性,在兩種語言中,要找到完全對等的詞語是很困難的,有些詞語可能字面意思相符,但是它們的文化內涵完全不同,或者它們所喚起的聯(lián)想意義不同。對篇章的理解離不開對詞匯的理解,所以文化內涵詞的講解是閱讀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閱讀教學中,只靠查詞典理解詞匯的概念意義是不夠的,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果篇章中出現(xiàn)人名,教師可以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中西方姓名文化,如中西方姓和名的來源;如果出現(xiàn)顏色詞,教師應向學生講解中西方對紅、白、黃、紫、黑等顏色的理解;如果出現(xiàn)動物詞匯,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龍、鳳、狗、牛、馬等動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內涵。
二是重視篇章背景知識。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文化背景,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的導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在講解西方圣誕節(jié)的文化時,教師不妨系統(tǒng)性地介紹美國的重要節(jié)假日,并與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對比,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中西方節(jié)日的文化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導入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好的閱讀教學應向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接觸到西方社會中的不同話題,包括家庭、工作、學習、飲食、生活習慣等,讓學生了解西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道德觀。通過篇章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不僅學到語言知識,同時拓寬文化視野,加深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
教師應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做到語言知識講到哪里,文化知識詮釋到哪里。隨著時代發(fā)展,網絡給文化導入帶來了新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聽力材料來說明、解釋某種文化現(xiàn)象,讓學生從真實環(huán)境中了解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內涵,不斷拓寬視野。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中西方文化知識的講座,介紹對比中西方歷史背景、政治制度、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等方面的差異,通過大量閱讀,加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和洞察力。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中國文化認同教育,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導入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與理解,積極引導,開展中國文化認同教育,增強文化自信。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有目的、有選擇地提供相關材料。
在英語閱讀實踐中,文化價值傳播與文化教育交流有助于學生理解各民族的、各區(qū)域的文化和文明,有助于認識世界上其他文化和文明的優(yōu)點與不足,同時以包容性的思維充分了解那些不同于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主陣地。教師給學生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進行講解,指明其文化表達之義,問題看起來雖小,卻有大用。
當今的英語閱讀教學更需要開展交流與比較閱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閱讀會更有個性、有大用,讓學生有新的發(fā)現(xiàn),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賞析力,立足中西方文明互鑒,增強文化自信。
(作者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英語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7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