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青少年讀書”系列
讀書是中國教育的頭等大事,從國家的課程設計到家庭的教育規(guī)劃,都受到高度重視。3月28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啟動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開通儀式上指出,廣大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是從立德樹人“根基”架起教育強國“柱梁”的戰(zhàn)略安排,是以學生閱讀“小切口”寫好素質教育“大文章”的一項舉措,是將校園閱讀“奏鳴曲”融入全民閱讀“交響樂”的有效途徑。要依靠各地各部門的參與支持,發(fā)揮教育系統(tǒng)重要基礎作用,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愛讀書”是學生具備因閱讀而受益的閱讀經驗,讀不通、看不懂、學不到的學生一定不愛讀書?!吧谱x書”是在閱讀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閱讀能力,能依靠閱讀能力讀不同類型的書,并且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如何讓學生會讀書?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把“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前的課標和教學大綱比較,這次修訂實現了整本書的課程化設計,對讀什么書,怎么讀整本書,如何檢驗讀書的效果,做了相對明確的規(guī)定。整本書閱讀從“課外閱讀”成為名副其實的“課內閱讀”,如果說課外閱讀是可選項的話,那現在的整本書閱讀就是必選項,每一位語文教師,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進行整本書閱讀,還有學業(yè)質量作為衡量標準。
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化設計,還需要具體的實施措施來落地。學校因其特有的“教育性”,肩負著教會學生讀書的使命,但是在學校中開展的整本書閱讀的進程和效果仍存在諸多問題。多數情況下,整本書閱讀成為記憶訓練的方式,為考點而進行閱讀指導。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式,主要還是在文本的多樣化解讀方面著力,學生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還處于自發(fā)的狀態(tài)。整本書閱讀沒有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設計與實施,個性化整本書閱讀教學沒有給學生提供穩(wěn)定的教學結構,所以,可遷移運用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亟須建構適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整本書閱讀實踐體系,而這個實踐體系的核心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和實踐的轉變。
整本書不是學習的知識庫,而是素養(yǎng)的訓練場。整本書的內容豐富,無論是在信息方面,還是在思想情感方面。進行教學時,往往會把對內容的理解作為主要目標,而實際上,整本書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思想方法和表達方式。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學生的反思評價,結合書中內容,讓學生學習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以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整本書閱讀是為學生提供復雜的學習情境,通過多樣化的聯系,讓學生學會處理復雜的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司馬光》的故事中,年僅7歲的司馬光,在同伴掉入水甕的危急關頭,表現出臨危不懼和解決問題的素養(yǎng)?!端问贰に抉R光傳》中記載:“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睆闹锌梢园l(fā)現,司馬光的閱讀對他的素養(yǎng)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一是在書中找到榜樣,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模擬如何處理問題。
整本書閱讀不是讓學生了解書中內容,而是提高整合反思的能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在理解書中內容的基礎上,應該能結合內容,發(fā)現作者表情達意的結構方式和語言特色。作者是怎樣思考的,整本書的結構順序就是作者謀篇布局的思維方式的體現。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整本書的語言形式就是作者遣詞造句的表達方式的體現。
整本書閱讀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困難,在教學中及時搭建有效支架,幫助學生學習閱讀。閱讀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活動,學生只有親身實踐了才有可能學會閱讀?!缎●R過河》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學生就像故事中的小馬,整本書就像一條河,對閱讀初學者的學生來說因未知而常常感到恐懼,作為成熟閱讀者的教師需要以溫和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與反思,而不是用艱深的思想讓學生知難而退。
整本書閱讀教學不是教學生獲取信息,而是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整本書閱讀教學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學科和學習的綜合特征,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圖書、制訂閱讀計劃、運用閱讀方法、分享閱讀心得,獲得閱讀經驗、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要整合設計,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才能達到整本書閱讀的目的。
整本書閱讀的材料是書,而閱讀活動的推進需要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知道以什么角色完成什么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處理信息獲得發(fā)展。《魯班學藝》中的師傅,一次次給魯班布置清晰的學習任務,從磨工具、伐木、鑿孔、拆裝模型到建造模型。每一次的效果都可以檢驗,每一次的任務都需要魯班自己動腦動手,從而真正學會。整本書閱讀一定是學生需要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在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表達,建立閱讀的結構,從而真正學會閱讀。
整本書閱讀實踐操作模型應是由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組成的基本結構,根據學生年齡階段和書籍特點進行設計實施。如,《紅樓夢》的閱讀,在關注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小學階段重點研究書中的對聯,初中階段重點研究書中的詩詞,高中階段重點研究關注人物形象的刻畫。以學生的語言理解和社會認知為基礎,每個學段有所側重。
分層次的閱讀,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起來,以“語言運用”為切入點和表現性評價的要點,讓學生在運用語言中體會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加深閱讀理解,同時,能夠把閱讀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能夠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把學語文與用語文結合起來。設計相對明確的任務情境,讓學生有結構地閱讀,有參照地表達,以語言運用促進思維提升、審美創(chuàng)造和文化自信。學生不是靠多讀書進行自我感悟總結,而是在有結構的閱讀指引下,經過實踐練習,獲得閱讀其他書的本領。
新時代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需要從課程與教學論的角度重新進行審視,在傳統(tǒng)的讀書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結構體系。有結構分層次的整本書閱讀才有可能實現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目標。
(作者系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9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