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何慧琳)4月16日,天津城建大學城市建設技術科普基地迎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天津市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的600余名小學生。他們開啟了一場以“體驗城市建設技術、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研學實踐之旅。
步入科普基地,學生的目光瞬間被琳瑯滿目的建筑模型和互動裝置吸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他們穿梭于“建筑物構造展區(qū)”,親手觸摸磚石與鋼筋的肌理,觀察穹頂與地基的奧秘。在裝配式建筑展廳,教師給學生們介紹了裝配式結構的施工工藝和做法,并在沙盤上演示了裝配式構件制作流程。
“建筑工業(yè)化”展臺前,學生們目不轉睛,通過VR設備體驗虛擬建造的樂趣。在建筑構造展廳,教師為學生們介紹了屋頂掛瓦、干掛石材、圈梁等房屋建筑的相關知識。在建筑智慧工地展廳,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大家認識到智能建造技術對現代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
《神奇的橋梁世界——探索橋梁工程的奧秘》的科普報告將活動推向高潮。教師以港珠澳大橋、趙州橋為例,用動畫演示橋梁的力學原理,講述古今工匠如何用智慧跨越天塹?!霸瓉硇崩瓨虻睦K索像琴弦一樣,每一根都承擔著不同的力量!”學生們感嘆道。報告結束后,孩子們又化身“橋梁設計師”,分組拼裝斜拉橋模型,一座座精巧的斜拉橋在課桌上“拔地而起”。
“城市的未來需要兼具創(chuàng)新力與責任感的建設者。我們希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讓工匠精神代代相傳。”天津城建大學科普基地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天津城建大學積極打造“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依托校內8個市級科普基地,面向全市公眾開展多層次、分眾化的前沿科普活動,持續(xù)擴大全域科普的參與度和覆蓋面。未來,天津城建大學將進一步凝聚大中小學以及社會優(yōu)勢資源,打造具有紅色底蘊和科普特色的大思政課,引領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
學生們拼裝斜拉橋模型。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