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超越“計件工”式管理:新時代教師評價如何實現(xiàn)制度理性與教育溫情的共生?

發(fā)布時間:2025-03-19 作者:翟運勝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管理是通過制度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和引導,目的是讓員工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來。在管理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人與人之間的對比,這可以理解,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就沒有獎懲的依據(jù),沒有獎懲就成了“大鍋飯”,團隊就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設定什么樣的評比項目卻是對管理者的巨大挑戰(zhàn),尤其是在當今破除“五唯”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一系列指標來衡量、對比教師的水平和態(tài)度,成了很多校長的難題。問題的核心是,歸根結底教師還是一個良心職業(yè)、充滿內涵的職業(yè),教師付出的很多都是心力,工作成績很多也是長遠才能見效的,很難通過一些外在、顯性的客觀指標來評判哪位教師更優(yōu)秀。但管理又是需要評比的,需要管理者設置客觀、外顯、服眾的硬性評比指標來區(qū)分人的勞動水平和效果,這就難免會讓一些校長人為地設置一些硬性的評比項目,為評比而評比,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不少項目是無法有效區(qū)分教師優(yōu)劣的,甚至還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相背離。

在一次管理培訓班的活動中,一位年輕的校長分享了她在管理實踐中遇到的一個案例。她上任后曾組織全校教師參與,最終制定了學校教師考核的詳細規(guī)則,并得到了教代會的批準。然而,在年終考核時,一位非常得力的中層領導卻意外地被評為了不合格,這位中層干部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學校非常倚重且很難有其他同事可替代的中堅力量,但遺憾的是,在一些顯性的硬指標上卻有明顯的不足,他有過遲到的情況,平常待人接物太講原則,因而群眾評分低,他所教的學生里也沒有進步明顯者……

這些硬指標是當初設定好且公開的,面對這一挑戰(zhàn),年輕校長決定對考核結果進行“技術處理”讓其合格,并私下幫助其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接下來的一年,這位中層干部彌補了自己的不足,改善了干群關系,最終成了合格且優(yōu)秀的中層干部,此后多年一直都被評為優(yōu)秀,成了學校不可或缺的人。

這位年輕校長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質疑:校長的權力能否超越教代會?如果考核對象是普通教師,考核結果是否還會被“技術處理”?如果存在“技術處理”,那規(guī)則還有何意義……總之,大家一邊倒地認為,年輕校長的做法明顯是有失公平的,是一個錯誤的案例,但年輕校長也在爭辯:這位得力的中層干部工作是稱職的、努力的,這一點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最后大家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那些硬指標的設置上,分析了這所學校的考核規(guī)則,很多人都提出應該降低硬性指標的權重,比如考勤。

我也是持這個觀點的,但這里還有另一位年輕校長提供的案例,我相信,他肯定不以為然。

這位校長初到學校,就發(fā)現(xiàn)大家出勤紀律松散,遲到早退極為普遍。盡管他在會議上提出了要求,情況也只是略有改善,仍有幾位老教師我行我素。礙于情面,這位校長對幾位老教師網開一面,并未嚴格要求,過了一段時間,其他教師有了“消極對比”心理:“他們能早退,我為什么不能?”于是,遲到早退現(xiàn)象再次蔓延開來。這位校長認為,如果沒有硬性的制度限制,學校的管理就會滑向“負向倡導”,即管理上不限制就等于倡導,因為人都有懶惰的一面。

于是這位校長實施了“出門刷卡”制度,并將其與教師的個人利益掛鉤,這一措施迅速見效,遲到早退現(xiàn)象迅速消失了。但同時也逐漸積累了不滿情緒,在一次會議上,這位年輕校長因批評早退現(xiàn)象而與一位年輕教師發(fā)生了爭論。年輕教師認為,這么嚴的考勤制度不適合教師,教師只要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就不必拘泥于上下班時間的限制,教師應該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學習充電,也可以在家備課、批改作業(yè),很多學校都在探索彈性工作制度;而年輕校長則認為,嚴格考勤其實是在倡導一種遵守紀律的風氣和文化,他堅信如果某一方面的紀律松懈,絕不僅僅只影響這一領域,學校工作就像長堤一樣,早晚都會潰于小小的蟻穴,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惰性必須靠制度限制……

從管理學上的要求來看,的確需要通過客觀的指標對人進行明確的限制和對比,以便獎懲,從而讓團隊更加優(yōu)秀;而從教育的實際來看,真正能把教師區(qū)分開來的,除了一些硬性指標外,還有很多無法形成有效對比的軟性指標,比如每個學生的內心感受,學生的真實收獲,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后勁”等。我個人更傾向于減弱一些不必要的硬性要求的權重,給教師更多的主動權和自主探索、自主成長的空間,從正面激勵教師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但作為必要的勞動紀律,硬性要求也要存在,但那是對人的最低要求,不能太嚴,要給教師必要的尊重,也不能有太高的權重。

我教齡23年,在三個地區(qū)的數(shù)所學校任過教,深切體會到不同管理制度下教師的不同感受,不同的管理文化會讓資質相似的教師走上截然不同的專業(yè)成長道路。

有些學校管理制度過于細致、過于嚴格,會誘發(fā)教師之間“消極比較”,教師會變得斤斤計較,也會讓教師缺乏主人翁意識。有一所學校這樣規(guī)定,超過5分鐘即視為遲到,一次遲到即取消當月全勤獎。這所學校有很細致的硬性指標體系,都與教師的收入掛鉤。在這所學校中,教師多數(shù)都會遵守規(guī)則,但卻是被動的。記得有一次學校會議超過了下班時間,很多教師就要求為加班開會提供補助。最難的就是開學給教師分配工作,教師們的眼睛永遠都會盯著別人看,相互比較,誰干得比自己少了卻比自己拿得多了,都要計算得明明白白;課后服務更是人人都斤斤計較、討價還價,每種安排方式都有人站出來表示不滿……這是一種針對流水線工人的管理手段,細致周密,照顧了表面上的公平,將教育教學工作的細節(jié)與報酬緊密地“一一對應”,卻并不適合對教師的管理,而造成的結果就是每位教師都如同計件工人一樣,只求能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拿到自己應該拿到的錢。

還有些學校制定了詳細的教學管理制度,校領導認為嚴格的教學管理一定能為教師成長搭建一條正確的道路。比如有的學校會要求教師必須手寫教案,教案有字數(shù)下限,每個月還會有一個教案評比,每個教案都要與前一年不同,每一次都要有閃光點;每堂課后都必須寫課后反思,要寫出真問題真收獲,反思也要有字數(shù)要求;有的學校要求教師每周都要聽課數(shù)節(jié),聽課也要寫心得;還有的學校有嚴格的集體備課制度,有人講有人聽,最終的目的是大家一起商議出一個最佳的教學方案,供所有教師采用……這些教學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的懶惰,讓他們勤于思考、勤于改進。但過于嚴格就會產生副作用,每月寫上幾篇教學反思是有可能的,但每堂課都要求寫,那就難免會讓教師產生應付心理,長久下去也只能上網去搜別人的心得了。

嚴與松是管理的兩極,都有其價值,好的制度會給人畫出行為的底線,同時更應該給人留出開闊的自主成長空間。

此外,當前講要破除“五唯”,在基礎教育領域內的難點是找到評價教師的新指標,課堂效果、學生反饋、家長口碑都有一定的價值,一些學校都在用,但都很難形成客觀、有效、系統(tǒng)的評價手段,于是我們看到當前最重要的教師評價指標還是分數(shù)。就我所知,周圍的一些小學還是以平均分作為評價教師業(yè)績的核心指標,九年一貫制學校評價教師則以班級優(yōu)秀率為最高權重,唯分數(shù)論嚴重地限制了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把本應豐富、寬廣的教育囿于一個狹窄的方向上,這也是教師評價改革最為緊要的課題。

翟運勝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人民教育》2025年第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