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0月16日訊(記者 單藝偉)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重新開放儀式今天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qū)隆重舉行。
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qū)活動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在活動致辭中指出,“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力攻堅取得的偉大壯舉。在研制“兩彈一星”艱苦卓絕的歷程中,一大批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召喚,扎根茫茫戈壁灘,勇做驚天動地事,甘當隱姓埋名人,用熾熱情懷譜寫了氣壯山河的科技史詩,鑄就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代表潘憶遙分享了自己擔任紀念館學生講解員的經歷和體會,表示要從“兩彈一星”精神和先輩們的事跡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力量,勇擔使命、善于作為,敢于挑戰(zhàn)未知,為科技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代表潘憶遙發(fā)言
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位于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qū)的懷柔火箭試驗基地舊址,這里是錢學森先生回國后親自選址和創(chuàng)建的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與試驗基地,為“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紀念館2013年啟動建設,2015年正式開館,收錄了在中國科學院工作過的17位“兩彈一星”元勛的人物事跡,記錄了中國科學院1萬余名參研參試人員名錄和信息。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43萬余人次,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2024年,中國科學院對紀念館進行了系統(tǒng)改造升級,進一步充實文物史料、優(yōu)化展廳布局、強化育人功能,并于2024年10月16日正式向社會重新開放。紀念館改造升級過程中,深入挖掘收集了大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檔案史料和文物,包括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高速攝影機、甲種分離膜等,以及部分“兩彈一星”元勛的手稿和在重要歷史場合穿過的服裝、“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許多重要科研儀器設備的圖紙和模型等。同時,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qū)內保留的“兩彈一星”舊址遺跡也被進一步發(fā)掘標識、分類整理、建立臺賬,讓舊址遺跡都有了自身的“身份證”。
在紀念館建設過程中,多位家屬向館方提供了包括郭永懷先生在青海核試驗基地工作時的著裝、錢三強先生參加中央高層會議時的著裝、周光召先生的“兩彈一星”功勛證書及個人生活物品等在內的5000余份珍貴文物。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